金沙电玩城平台

English

校园资讯

微视频《口述农大》周吉柱:枣先生情满太行山

发布日期:2022-12-08点击数:次

耄耋之年,岁月缱绻,葳蕤生香。念兹在兹,一往情深。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农大人和事。是对一代人青春芳华的回忆,是对金沙电玩城平台发展历史的追溯,更是对金沙电玩城平台无限热爱与殷切希望。

宣传部历经一年时间,首期采访和拍摄了十几位老领导、老教授、老专家,编辑推出微视频《口述农大》。百廿老校,群贤毕至,名师云集,大家的拍摄没有结束,永远在寻找和拍摄中,期待你的讲述和观看——因为,大家爱农大。

今天推出的是《周吉柱:枣先生情满太行山》,讲述人:周吉柱,果树栽培专家。

人物小传

周吉柱,出生于1932年,保定望都县人。中共党员,果树栽培专家,曾担任我国著名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的勤务员。1954年考入河北省立农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前往山西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任教,1962年调回金沙电玩城平台工作。

周吉柱教授多年从事枣树栽培的教育、研究、推广工作。扎根太行山区,主持开办了上百次枣树管理培训班,听众达几万人次。与团队成员一起刻苦攻关,取得了“太行山枣树丰产综合技术”成果,经过“三改、两创、一突破”,创立了一套适合太行山枣区特点,融品种优化、产中优质丰产栽培、产后分级包装与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并在阜平、曲阳、唐县、行唐、赞皇、临城六县大规模推广,深受山区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采访节选

走进农大  成为首届毕业生

周吉柱教授青年时期

120年的风雨历程,农大始终坚定从容,从不畏惧困难。作为一些重要历史时期的见证者,一路走来,很高兴能看到农大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

1954年,我考入了河北省立农学院,1958年金沙电玩城平台更名为金沙电玩城平台,正因为经历两个校名的更迭,我的毕业证书落款为金沙电玩城平台,我很荣幸成为了金沙电玩城平台的首届毕业生。那会我不想来,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没想到考上了当时最热门的园艺系,求学期间国家不仅资助我,还供养着我的两个孩子,在这份温暖和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入学初期,大家金沙电玩城平台仅有一个系两个专业,即农学系的农学和园艺专业。当时金沙电玩城平台积极响应全国院系调整,将森林系、畜牧兽医系、农田水利系分别整建制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与武汉大学合并)。

那时候金沙电玩城平台师资力量很强,很多老师都是留学回来的,教授们给大家上课,副教授带实习,园艺系更是名师云集,被誉为“教授学院”,重要院系刚刚调整出去,金沙电玩城平台整装待发,一时间出现了学生少,教师多的局面,大家那一届园艺专业招了20名学生,农学专业招了40名学生,一共才60名。虽然人少,但是功课并不少,栽培、育种、植保样样都学,实习、实践要求严格,可以说来农大的学生都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园艺系曲泽洲教授是我国研究枣的第一人,他是留学日本回来的,24岁就当上了正教授,我入学后给曲先生做助手,所以就开始了研究枣的历程。大枣也成了我毕生的热爱的事业。

立下愚公志  枣满太行山

周吉柱教授(左一)与丰收的农民在一起

从1979年开始,金沙电玩城平台在太行山区的易县阳谷庄公社进行了山区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1982年全面铺开对河北省整个太行山区的开发研究工作。这是国家给的任务,国家科委下达,省委组织实施,金沙电玩城平台承担的。

我常说“河北山高石头多,出门儿就爬坡,山上没有草,刮风石头都跑,砸的脑袋受不了,家里常识分子尽往平原跑,说农大师生敢上山,这个贡献不算小”,虽然是玩笑话,但也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太行山开发不容易,我也没想到农大师生能经受住这么艰难的考验。

最初大家枣树推广也很难,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要有个过程。刚开始推广剪枝技术时,山里的农民抱着果树硬是不让剪。大家不得不用“减产负责赔偿”的约定来打开局面。后来,农民亲眼看到果实累累,才懂得了技术的宝贵,各地才争相请大家去推广技术。农大的教师也成了“农民最欢迎的人”。

不仅是老师,每年都有200多名学生去山区实习锻炼,学生们什么活都干,既搞实习、科研还要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难题。其实大家在帮助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师生也受益。你搞农业推广的,不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那就没有意义。

现在赞皇县大枣远近闻名,站在山顶,举目望去,漫山遍野的枣树,蔚为壮观。然而,赞皇县曾流传“大枣好吃树难栽”的说法。我就当着数百名农民的面,引导县委书记如何挖树坑,如何栽树,一次不合技术要求,继续返工,耳濡目染,大家都纷纷加入,大刀阔斧振兴赞皇。

我当时是一根针千条线,哪块抓的紧就上哪边转,在阜平、曲阳、唐县、行唐、赞皇、临城六县跑,现场引导、开办培训班,培养嫁接能手,非常忙,没有假期,但是不觉得累,看到百姓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了,就很欣慰。

技术推广要接地气


阜平大枣喜获丰收

从事农业工作,就要学会跟农民打交道,要让他们增产,你如果只懂理论,说的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中它不增产,它减产,那就没有意义。见到农民就要说农民的话,接地气,解决农民的难题,农民也愿意跟你交流。你碰见什么就说什么,碰见谷子、高粱、玉米豆,我就讲谷子、高粱、玉米豆,养蜂、养家禽我都懂一些,我曾经也做过农业技术推广员,我常说要“装谁像谁”“看我非我”,他爱听不爱听,我爱说他就不能跑,这就要有经验。

我在阜平县一个现场会上讲解枣树修剪技术,一位老农问我:“周老师,你说这枣结在哪儿?”我说:“结在树枝上。”他说:“那你把树枝剪了,枣还往哪儿结?”当时很多人为我捏了一把汗。我又问“你锄过地吗?谷穗结在哪儿呢?”,其实这就是一个道理“稀谷秀大穗”,剪枝也是精兵简政,去掉不干活的部分,剩下的就结果了。他们就都笑了。

道理通了,大家的干劲自然也就上来了。尽管1986年遇上了多年罕见的旱灾,阜平县大枣还增产了850万公斤,比上一年几乎翻了一番。大家都开始开玩笑“农民要致富,去找农大周吉柱”。

放眼今日河北的一些山区,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人变勤了,村变富了。但是今天的山区干部群众对常识、技术、人才渴求更高,大家一代代农业科技工编辑要不辱使命,埋头苦干,继续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革命前辈言传身教  受益终身

周吉柱(左一)与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合影

回首这一生走过的路,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其中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人就是徐特立,徐老是一位教育家、革命家。在延安时期,我是徐老的勤务员,那时候我十几岁,在我的印象中,徐老对我没有严肃过,他每天都在不停的工作,每天晚上我睡觉时他在工作,我睡醒了他还在工作,非常非常忙。

一有空闲,徐老就会亲自教我读书识字,记得我回来时,徐老跟我讲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新中国成立了,需要有常识的人,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心里,直到现在我亦是如此。每到晚上看看书,这就是我最大的爱好,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视频制作:张金晓 摄像:张旭 董鑫 大图制作:贾春香 编辑:宣传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